服務熱線
4008-608-288
0756-8116100
傳統的周期計劃維修認為,設備維修必須做到保全與保養并重的原則。只有在做好保全工作的基礎上,才能發揮保養工作的效果;也只有做好保養工作,保全工作的成果才能鞏固和持久[1]。但是在實際維修過程中,人們總是認為保全技術要高于保養。盡管提法是保全保養并重,而在傳統維修中,往往形成保全重于保養,保養是從屬地位。狀態維修的實踐表明,要全面提升保養工作的地位,這二者不是并重平行的地位,而是保養重于維修。只有做好了保養工作,才能減少潛在故障隱患,最大限度地遏制潛在故障發展變化,以致大大降低故障發生,因此,保養從屬地位應變為主導地位。新的保養觀念認為,保養工作不僅僅是專件保養、清潔揩車和加油潤滑,還包括緊固件加固和新的巡檢模式等幾部分。
由于狀態維修要求設備總是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因此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也自然服從于狀態。規范的保養能延長設備正常的工作期限,減少直至杜絕緊急停機修理和計劃外修理。所以,狀態維修模式中的保養工作,除了汲取和保留了傳統周期計劃維修體制中保養工作的優點外,又賦予了新的內涵,使保養工作更積極地確保設備正常運轉的可靠性,更超前地防范故障于未然。
1清潔保養
清潔保養,首先是機器本身的周期性揩車,清除絨雜和積污;其次是機臺地面和周圍環境的清潔。現代企業設備管理實踐表明,設備和作業環境進行清潔性保養,不僅僅是揩車掃地,做到天(天花板)光地潔機臺亮,更重要的是能減少火警事故,保證設備和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絨雜和各類積污對設備狀態、工藝狀態和產品質量狀態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1)絨雜積污形成阻塊或硬團顆粒對運動副的影響。 紡織各工序都伴有短纖維逸出,這些飛花無孔不入,著落于干燥處形成絨團;著落在油質工件上(如齒輪、絲桿等),若不及時揩擦清除,便積少成多,形成較硬的阻塊或顆粒。這些阻塊或顆粒存在于機器系統的運動副之間(如圖1所示),因不同幾何形狀和尺寸,對運動副梗阻磨損的影響也不相同。尺寸小于運動副間隙的顆粒,一般不引起磨損或只引起很輕微的磨損;尺寸大于運動副間隙的顆粒污物不能進入間隙內,因而不可能對運動副產生磨損;尺寸與運動副間隙相等或稍大的顆粒污物在摩擦力作用下可能進入間隙,從而引起運動副的磨損。這類狀態的顆粒污物的尺寸是運動副最敏感的尺寸,稱為臨界顆粒尺寸。臨界顆粒隨著機構的運動被多次擠壓,密度和硬度逐漸加大,當嵌入下一對齒輪嚙合縫隙中,便形成額外的阻力,有時導致運動阻力大增,電耗突然增大,甚至使齒輪和齒輪軸意外形變,形成潛在故障。
(2)絨雜覆蓋潤滑部位后所產生的影響。當絨雜履蓋潤滑部位(如油孔、非密封油路等),纖維的吸附性增加了油液的揮發,縮短了有效潤滑期,使潤滑效果降低,加速了機器的磨損。不僅造成潤滑油的污染,而且增加了油污紗布的幾率,影響產品質量。絨雜花毛的附入會產生條干不勻,直接降低紗布質量。
(3)重要的接合工件被履蓋后操作人員視線不及,不能及時觀察到設備的運轉狀態或工藝狀態,使值車工在客觀上喪失工作主動性。
(4)旋轉件周圍的飛花不及時清除,隨時都有摩擦起火的危險,尤其是機臺電器控制箱內的飛花積物,最易引起火警。
因此,狀態維修的清潔保養,不僅要徹底清潔機械表面,暴露的零部件盡可能不被飛花覆蓋,而且蓋、罩、箱內所有零件都要保持潔凈狀態,減小絨雜堆積;防止積垢形成阻塊而造成零部件空間位置改變,給潛在故障提供條件。這種清潔性質的養護,是維修人員和擋車工共同參與完成的。擋車工做操作規程中的清潔工作,而維修人員則徹底地進行周期揩車清潔。他們共同的目標是保持設備有良好的清潔狀態。
2合理的潤滑保養
科學合理的潤滑保養是設備可靠運轉的重要環節。合理潤滑的含義是:為實現設備的可靠運行,降低摩擦功耗、減小溫升、磨損及潤滑劑消耗量,所采取的設備的潤滑設計(使用潤滑劑的品種、性能等)和潤滑系統合理操作運行的各種技術措施[2]。
合理潤滑技術(Rational Lubrication Technology)是在摩擦潤滑學(Tribology)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實用技術,它涉及分子運動學、流體力學、高分子化學、金屬材料學等多種學科,橫跨機械和加工等多種行業,屬于綜合性邊緣科學技術。摩擦潤滑學和合理潤滑技術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其發展迅速,現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工業發達國家已被廣泛應用。
我國于1992年頒布了國家標準《合理潤滑技術通則》(GB/T13608—92),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合理潤滑技術的法規性文件,標志著我國在推廣應用合理潤滑技術方面已邁出十分重要的一步。但合理潤滑技術在相當多的企業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設備管理人員尚不知合理潤滑技術包含哪些原則和內容,有些人仍把潤滑僅僅理解為加油,認為只要把油箱或加油部位注滿油后就算盡職了。由于對合理潤滑技術認識不足,推廣應用不夠,設備潤滑狀態不佳,所以能耗高。我國單位產值的能耗、潤滑油消耗均遠遠高于工業發達國家(見表1),同時這也是紡織設備使用壽命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開展狀態維修,使設備處于合理的潤滑狀態,要求設備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必須更新傳統的潤滑觀念,理性地認識潤滑的重要性,才能適應有別于傳統潤滑的新方式。
2.1機器潤滑的理化狀況分析
潤滑油脂注入潤滑部位后,隨著其錐入度性能,便滲透到摩擦副中,機器便處于潤滑狀態。這個狀態是動態的狀態,分初始潤滑適應期、正常潤滑期和潤滑衰減期,到最后潤滑失效。現代潤滑技術研究表明,引起油脂失效的原因很多,幾乎每一種工況因素以及與潤滑油脂接觸的物質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性能,但歸納起來這一狀態的變化過程有物理和化學兩方面的因素。
2.1.1物理力學因素
潤滑油脂在摩擦副中運動時,同時受到機械剪切力作用和離心力的作用。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潤滑脂被甩出摩擦界面或使其分解,從而使潤滑脂油分減少、錐入度減少而硬化,到一定程度后則導致潤滑油脂完全失效;在機械剪切力的作用下,潤滑油脂的結構發生破壞(如皂纖維分離或取向),從而引起軟化、相對粘度下降及析油增加等,最終導致失效。
由此可看出其影響因素主要是潤滑油的理化性能和摩擦副元件的相對速度。潤滑油脂的膠體穩定性、機械穩定性越好,抵抗這種失效的能力就越強;運轉速度越大,潤滑油脂受剪切應力和離心力的作用也越大,其相對粘度下降越明顯,油脂中稠化劑形成的纖維"骨架"遭到破壞作用也越大,同時,產生熱量也越多,因此其壽命就越短。有人用四種礦物鋰基脂在一定條件下(120 ℃,6305軸承等),在不同速度下(3000 r/min,5000 r/min,7000 r/min)進行試驗,得出壽命t與速度n有如下經驗關系:lg t=3.73-0.00016 n,式中t為時間(h);n為轉速(r/min)。例如,速度由3000 r/min增至5000 r/min時,脂油壽命由1779 h降至815 h,即轉速每增加2000 r/min,潤滑脂壽命減少一半左右。在高剪切應力下,轉速大一倍,潤滑脂的使用壽命只相當于原壽命的十分之一。因此,在同樣負荷和使用溫度下,速度越高,則應選用流動性好而錐入度較大的潤滑脂;相反,應選用高粘度基礎油制成的高錐入度的潤滑脂。
2.1.2化學作用因素
潤滑油脂在氧氣和溫度的作用下會發生化學變化。 一方面,潤滑油脂在高溫環境和摩擦熱的作用下會發生蒸發損失,其結果是基礎油減少、粘度增加。另一方面,潤滑脂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酸性物質,它首先是消耗脂中的抗氧化添加劑。但到一定程度后,生成的有機酸會腐蝕金屬元件并破壞脂的結構,使其滴點下降、基礎油粘度增加、流動性變差等。一般來講潤滑油脂的氧化穩定性好,蒸發損失小,滴點高,則抗化學失效的能力就大。大量試驗表明,溫度越高,潤滑油脂的壽命下降越明顯。例如當溫度在90 ℃~120 ℃時,溫度升高19 ℃,油脂的壽命約降低一半,而在120 ℃~150 ℃時,溫升15 ℃,油脂的壽命就下降一半。
此外,潤滑油脂使用環境中的水分、飛花、塵埃、有害氣體等,也是使其劣化的重要因素。例如:油脂中混入銅、鐵、鉛、塑料等的磨損微粒,會對油脂的氧化有催化作用。總之,潤滑油脂的失效原因很多,有時可能由某一種原因引起,但更多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或者以一種原因為主要因素,然后其他原因共同作用。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響潤滑油脂性能的相關因素甚多,潤滑加油保養工作技術性甚強。就紡織廠而言,機器連續運轉,要保持設備有良好的潤滑狀態,必須采取適宜而靈活的潤滑保養方法和策略,尤其是注重潤滑油脂的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潤滑油脂的品種很多,不同的潤滑油脂有不同的適用范圍,選擇合理與否是保證設備得到可靠潤滑的重要前提。在進行具體選擇時,應主要考慮摩擦副的工況(負荷、速度、溫度)、工作狀態(連續運轉、斷續運轉、有無振動、沖擊)和工作環境(濕度、溫度、空氣污染程度)等因素。2.2.1配備油質化驗人員和測試儀器
在當前企業用工精簡的現實情況下,油質化驗人員不必專職設置,可以兼職。有的廠是化驗中心兼職,而中小型廠家有的采取鍋爐化驗人員兼職潤滑油質化驗。
為了保證油質分析各項指標的準確可靠,應添置必要的測試儀器,如SYP1003III型粘度儀;卡爾費休微量水分測定儀;滴定管、冷凝管等儀器,一次性投資4千元~5千元左右。
2.2.2建立工作程序
要逐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工作程序,繪制企業設備潤滑系統總圖,建立完整的油質分析設備臺賬、檔案,做到有章可循,有資料可查。
2.2.3主要技術措施
(1)確定合理的按質換油設備范圍。紡織廠設備臺數多,若臺臺化驗,不但工作量大,而且不必要。應根據設備用油量多少,設備的重要程度等分成若干類,分別進行油質化驗、目測分析和周期換油等不同處理方法。
(2)確定合理的油質化驗項目。由于各類設備所需的潤滑油種類較多,要測的項目很多,一般主要檢測運動粘度、水分、酸值、水溶性酸堿度、機械雜質等5項指標即可。有些情況下,則根據不同油品、使用情況選取相應的檢測項目,力求選擇最少、最能反映該油劣化情況的檢測項目。
(3)確定合理的按質換油標準。企業應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如GB760—87等),制訂按質換油的具體指標及目測分析標準規定,以利具體操作。
3緊固連接件緊固保養
所謂緊固連接件保養,是使設備的緊固連接件各零部件完好,并保持適度的緊固牢度,保證其緊固連接的功能正常發揮,從而保持良好的設備狀態和正常的工藝狀態。緊固件連接件保養工作有兩個目的,其一保證機器零部件相互的空間位置不偏移;其二保證工藝部件隔距精確。
3.1緊固連接件緊固保養的意義
由于紡織廠是三班連續進行生產,設備長期處于運轉狀態,機器的靜態形變(由重力、內應力、反作用力、彈性力所致)和動態形變(由離心力、傳動力和扭力所致)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這使本已緊固好或連接好的組件局部誤差和系統誤差逐漸加大。最后導致部分零部件的空間相對位置產生移動,工藝隔距發生變化,導致工藝狀態變化,產品質量下降。不論機器運轉與否,它的靜態形變永遠存在。而在運轉后,又增加了動態形變。這兩種形變使螺帽與螺桿的螺紋發生形變,引起結合逐漸松動,墊片受擠壓后變薄,彈簧墊圈彈力下降等等。如某廠前紡和細紗車間,據不完全累計,1978年至1998年20年間的設備故障和產品質量故障,有17%~23%的事故是因緊固件松動所致。可見緊固件連接件的維護保養在整個保養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3.2搞好緊固件緊固保養的措施
(1)利用巡檢查看各機臺的重點工藝部件和緊固連接部位是否松動,并及時緊固松脫零件。
(2)向國家定點廠購置標準緊固連接件。
(3)統一緊固件的緊固操作方法,盡量避免緊固不足或緊固過度,造成潛在故障或縮短緊固零件的使用壽命。
4建立以點檢為中心的巡檢系統
為了保持設備的性能,按照標準對設備進行檢查,使設備的異常狀態能夠早期發現,建立以點檢為中心的巡檢系統是搞好保養工作的重要手段。所謂點檢,就是對設備重點部位、項目的檢查巡回。狀態維修始終突出狀態,對日常運行的設備,如果每天每臺每個部位都進行檢查,一是不現實,會消耗大量時間,二是沒有必要。因為設備有很多部分靜止不動,不會天天出現問題。點檢是對設備的重點部位(因工序不同,各類機臺的重點部位也不盡相同),有針對性地每日進行一次檢查,查看運轉機臺有無異常現象。這些部位一般是易產生故障的部位(設備、工藝及產品質量故障),由于天天點檢,所以設備的專業人員能主動掌握機臺的運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把事故及時地消滅在萌芽狀態。點檢巡回規定的項目,檢查結果要逐一記錄在點檢卡上,作為編制維修保養計劃和修理作業的依據。點檢卡置于每臺(套)機器上,便于點檢和記錄。